所謂「考試」,它本身並不是目的,而是為了達成更高目的的手段而已。例如大學入學考試,主要目的是要測驗這位考生是否具備吸收更高深知識所需要的基礎學識;此外,如司法考試以及會計師這一類的資格考試,是要測驗這個人是否對當律師或會計師具備足夠的基礎認識而已。其實,在考試及格後的學習才是應該更加充實的。但如果為了通過考試花費太多的時間及精力,那麼在真正需要的時候就無法有所作為。因此,不要為了考試花費過多的青春,至於應怎樣面對考試,所需要多費一點心思去考量了。
在東方國家,一般人都會對工作量以及學習所花費的時間、努力等,給予正面的評價,但是對於質的方面,例如怎樣做才有效率的方法的探討及改善,卻往往被認為是投機取巧,而不給予該有的讚美。我們不妨想想看:俄國的大文豪高爾基也說過:如果光用工作量就能評定一個人的價值的話,那麼一匹馬永遠比一個人有價值;牠的工作量比人類高出好幾倍,而且不會抱怨。的確,默默地耕耘也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是光努力而不運用有效方法,遇到了困難就毫無辦法對付,最後只能說自己「德薄能鮮」、「運氣不好」,自憐自艾地過一輩子了。
節錄自《考試術》
日本東京大學畢業 國考三冠王 黑川康正 一九八七年十月
日本有較台灣更為嚴重的競爭考試;且日本國家公務員素質之高,舉世公論﹞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